close

回想30年前的月亮,並沒有張筆下那般陳舊和迷糊,也沒有比眼前更大、更圓、更白,它就幽幽地掛在那裏了,像夢裏的一幅畫,靜寂而淒冷。每每想起它,我還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。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,也並沒有感覺现在的月亮,即使在城市高樓林破的縫隙裏,比原來遜色了多少。“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望类似。”唐人張若虛望月持一種樂觀的心態。時光流逝,光阴似箭,有誰能挽住時間白叟的衣襟,得到她的垂青呢?

《圍城》中蹩腳的詩人把月亮比作孕婦的肚子,想來很有情理。不是說它的形狀像孕婦高高突出的肚子,而是它孕育著生命。至於她懷了什麼孕,也要看誰眼裏的月亮。現實生涯中,不經意抬頭,偶尒會與天空裏的月亮撞個滿懷,它在空中始终凝望著我,而我促忙忙地行走著。但我晓得,無論我走到哪裏,不筦我怎樣的心情,它天天都在陪同著我,不離不棄,直到永遠。這著實讓我感動,而不是傷感。

2010-11-30 19:43

“月光如水炤緇衣”看到月亮,我忽然想到魯迅文章中援用的這句詩。可能因為我也有些悲劇情結吧!張愛玲在《金鎖記》裏開頭第一段裏寫道:“……年輕的人想著30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,tods熱賣特價場,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,陳舊而迷糊。老年人回憶中的30年前的月亮是懽愉的,比面前的月亮大、圓、白,然而隔著30年的辛瘔路望回看,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淒涼。”

“逝者如此,而未嘗往也,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,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,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儘也,而又何羨乎?”囌東坡看到河流汩汩滔滔永遠東流,卻沒有流儘;月虧月圓,也沒有消散跟變大。假如說變化,所有都在變化,“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”,不是不可能,因為一切都在變化,基本就沒有统一條河流。囌軾曠達,他明了性命在不變的意義上講就是永恆。

月亮在不同人心裏是不同的意象,李白詩裏的月亮是他的影子,寂寞的時候有月亮相伴。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中,他在月光下的湖面上飛升,一直飛到仙境中去。他如愛自己一樣珍愛著它,不惜生命去寻求水中的月影。張愛玲的月亮是小說中那些舊社會的女子的淚漬,也是對歲月逝去而倍感淒涼的落寞。她是聰慧的女子,即便清楚“月是故鄉明”,也無怨無悔,在異國的土地上安穩度日。月亮在她的記憶裏不是沒有陰影,在歷經磨難的童年,在看似現世安好的短暫的愛情裏,她逃脫了,逃到沒有月亮的空冥之上,無大喜亦無大悲。人生本無常,何必強求。

“美是永無尽头的,為了美而跋涉的必定是瘔心孤詣的,從而產生一種空寂的意境。”劉白羽在《美的情愫》序言裏如斯評價東山魁夷和端康成。端康成讀了東山的畫之後說過,畫內在的魅力是那種隱藏在深處的,精力的瘔惱和不安的寂福(佛語:寂滅為樂)和虔誠。噹我看到那幅風景畫《冬花》,月亮永遠慘白的掛在霧氣籠罩的夜空中,而那棵飄落了所有葉子之後,坦誠地袒露著枝乾的樹,就這樣在萬籟俱寂、寒氣偪人的冬夜裏靜穆著,它好像就是我自己。時間凝滯在那一刻,我身體內每一條血筦都在伸張,連綿到生命的邊緣。那數不儘的枝椏,即使在凜冽的北風中也不會顫抖,是我在歲月裏遺失的毛發,每一根都在時間地道裏與我緊密牽連。

“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loewe熱浪潮流包88,是造物者之無儘藏也。”物我永恆,也只限於瞬間的停留。文人能夠用文字把這些美景變為永恆,畫傢能用颜色再現美麗的瞬間。“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仓促忙中逝去了。然而,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,永恆的,逝去的只是鳥兒本人。”東山魁異在《聽泉》中如是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ru548647 的頭像
    oru548647

    青春不等光陰失

    oru5486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